洪素珍《浮/沉》&行為藝術
溝通 兩人面對面看著彼此 嘴巴動著
也許不是這麼可口 也許不是這麼好嚥下 他們正努力的咀嚼著一大堆鱈魚香絲
不斷的重複 不斷的嚐試 不斷的塞滿 甚至有些自虐
直到很膩了 嘴巴很酸了 在最後一段拉扯後 彷彿一方戰勝 一方的離開
但內心呢? 這樣的結果是否有意義 無從得知
但過程確實經過 兩人也必然改變
是好是壞? 是浮是沉? 應該要睜開雙眼去迎接或是閉眼靜靜接受?
那只有一半的我們 只有一半得到滿足的軀體
黃馨鈺《生活令我發毛》系列行為藝術
身穿著鮮豔的毛球衣 靜靜的跨出每一步到你面前
分給你身上的一條棉線 卻是有些距離感的表情
於是我開始在想像她所要表達的
有了這條連結 是要跟你更親近 抑或是離她的內心更遙遠?
慢慢的 周遭觀眾手上都握了一條棉線 有人捲起 有人拉扯
而我好像在釣魚 一下子拉近一下子放遠
因為我對她不夠了解 也對自己不夠自信 所以我選擇了適當的距離
最後棉線開始糾纏 在空間中構成一張美麗的網 一張解不開的網
慢慢地 棉網綑綁住了自己的行動
然後 煩躁地解開與掙脫 用剪刀 蠻力扯斷 或是把線拉完
棉線越少 彷彿自己也跟著清晰
但始終丟下了許多無解的 消失在盡頭
WOW ! 生活令我發毛 — 起了毛球 135×90 (cm) 復合媒材 2010
很特別~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行為藝術 本是從事裝置藝術的黃馨鈺也這麼說
她說生活令人發毛系列是說一個人穿著鮮豔的外衣 鮮豔的色彩帶給旁人一種愉悅感
而那是真正的自我嗎?
真正的自我卻好像被放在走廊或空間的另一端 卻也無從跨越的禁止區域
而這次的行為藝術是借由棉線給予的過程跟觀眾互動與心靈溝通
至於發毛呢? 她說這次很隨性 跟著觀眾的互動一起前進著
她也有預想過自己可能會一動也不動 或是跟我們玩在一塊 大家跑來跑去
她很希望過程中有衝擊到觀眾類似的經驗或是情感
我有 於是之後我還跟她聊了下天 真是好親切的一位藝術家阿! 言談中不時露著微笑
她很高興我們不是這個圈子(藝術)的人來捧場並且跟她說感想
只能說發現這個展的伯甫也太威了
小室藝廊
http://www.lachambreart.com/index.php?ParentMenuID=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行為藝術(維基百科)
是指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由個人或群體行為構成的一門藝術。
行為藝術必須包含以下4項基本元素,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限制:
時間,地點,行為藝術者的身體,以及與觀眾的交流。
該藝術不同於繪畫、雕塑等僅由單個事物構成的藝術。